【腾讯云】即时通信IM接入AI服务,高效构建智能聊天能力

对于范家定而言,1952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,这一年他刚好18岁。

出生在福建省长汀县四都乡圭田村的范家定,18岁之前过着与普通孩子别无二致的生活。他的名字是按家谱取的,虽然家境并不富裕,但家人和村子里的长辈们都对他关爱有加……

唯一让他疑惑的,就是逢年过节时,自家餐桌上的“另类规矩”——与别人家不同,在准备碗筷时,范家定的父母总会额外多准备一副,将其整整齐齐摆放到台面上。

一开始,年幼的范家定还以为是家中要有客人来访,可左等右等,预想中的客人没有一年真正到访过。好奇不已的他也问过父母此举的用意,但回应他的只有无言的微笑。

直到18岁那年的除夕,范家定的父母才为他揭开了这个谜团。

那天,团圆饭开始前,范家定的父母一如既往摆出了一副空的碗筷。不过与之前不同的是,将碗筷摆放工整后,范家定的父亲庄重地给那个空置了18年的酒杯斟满了酒。

他缓缓地对范家定说:“孩子,你已经满18岁了,这副碗筷,其实是为你的生母摆的,我们等了她18年……”

父亲的话让范家定感到十分惊讶,一时间无法接受。

但父亲继续郑重地将杯中的米酒洒在了自家天井沿上。

看着父亲的举动,范家定的内心非常复杂,不知道该说些什么。

这一切似乎都在父亲范其标的预料之中,他并没有停下手上的动作,而是打开了话匣子,回忆起了那段尘封的往事……

1934年,时任汀西县保卫局区队长的范其标接到上级通知:希望他能提供住所,暂时收留一位即将临盆的女红军。

在那个年代,无数家庭因战乱而颠沛流离,行军途中产子是最无奈也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。范其标没有犹豫,接到通知后,便立即和妻子忙碌了起来,为这位红军收拾出了一间住房。

幸运的是,这位女红军在来到范家借宿后的次日,便顺利产下了一名健康的男婴。好在这位女红军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,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后,她给孩子取名为“小定”,之后就完全融入了圭田村的生活。

而范其标夫妇也渐渐与她熟络了起来。攀谈之间,范其标夫妇了解到,女红军姓唐,来这里借宿,一方面是因为行动不便,无法跟上大部队撤退的脚步;另一方面则是革命需要,必须有人继续坚守。

等到男婴满月时,女红军接到上级通知,要求其尽快归队转移,离开圭田村。这让她犹豫不已,但出于对革命形势的判断,她明白此次奉命转移吉凶难测,如果带上刚刚满月的孩子,母子俩的处境都会更加危险。

于是,经过一番思虑后,她向范其标夫妇请求道:“ 大哥大嫂,孩子你们若能抚养,你们就是他的再生父母。”

就这样,女红军将孩子拜托给了没有子嗣的范其标夫妇抚养,自己独身一人启程了。

临行前,女红军依依不舍地与男婴告别,顺带拿出了一条毛毯、一个铜脸盆和一个写着中文和俄文的布包裹。

“我没有什么可以留给孩子的,但是这个布包裹,希望大哥大嫂一定好好保管,将来可能会用到!”含泪交代好一切后,女红军又留下了一张写着自己家乡地址的纸条,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圭田村。

从此之后,范其标夫妇便将女红军的托付牢牢记在心间,不仅从未透露半点女红军的信息,更是将小定视若己出,悉心抚养他长大。

作为膝下无子的普通夫妇,范家当然希望小定能永远留在他们身边;但女红军临行前的深情嘱托,还是让他们决定——应该把选择权交还给孩子自己。

面对早已泪流满面的范家定,范其标夫妇解释:当年的环境太过混乱,战争抹掉了很多人的下落,所以他们始终无法联系到他的生母——“革命胜利后,我们曾经试着按照纸条上留下的地址寄信过去,但最后都被退了回来,说是无人查收。”

临走前,女红军再三强调她一定会回来,如今十几年过去了,战争早已结束,她却毫无音讯,说不定已经牺牲了。

范其标夫妇的话语,让突然得知自己身世的范家定心内五味杂陈。

朝夕相处的父母亲变成了养父母,而自己的亲生母亲很有可能早已遭遇不测,就连生父的信息也是一无所知……

他接过范其标递过来的包裹,小心地保管了起来。他知道,或许这就是亲生父母留给自己的遗物了。

抱着这样的想法,范家定一边在范其标夫妇身旁尽孝,一边继续打听着消息,希望能尽量找到一些生父母的信息。让他没有想到的是,生母留下的那个不起眼的包裹,竟然在关键时刻派上了用场……

内容分享:
【腾讯云】腾讯云图,像PPT一样简单的数据可视化工具。5元搞定数据可视化,模板丰富,拖拖拽拽就能做出好看的可视化大屏。
Top